豆丁海马
Pygmy Seahorse

Photo by Caparbio /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豆丁海马是 海洋中最微小的宝石 ,通常比指甲盖还小。不同于自由游动的表亲, 大多数豆丁海马终其一生都生活在一株 海扇 上,颜色和质感与宿主完美融合, 肉眼几乎无法察觉。1969年,一位科学家在检查采集的珊瑚样本时意外发现了它们。 这些微观伪装大师是潜水员眼力和耐心的终极考验。
🔬分类
📏物理特征
🌊栖息信息
⚠️安全与保护
识别指南

Photo by Reijnen BT / CC BY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识别要点:
- 体型: 极小!通常小于2厘米。
- 伪装: 身上覆盖着 瘤状突起 ,模仿宿主海扇的水螅体(巴氏豆丁)。
- 头部: 吻部短,头后只有一个鳃孔(不同于普通海马)。
- 尾巴: 卷握尾紧紧缠绕在珊瑚枝上。
常见物种
- 巴氏豆丁(H. bargibanti): 经典的“豆丁”。住在 Muricella 海扇上。满身瘤状突起。粉色或黄色。
- 丹尼斯豆丁(H. denise): 更细长,皮肤更光滑,突起少。看起来像小树枝。
- 彭氏豆丁(H. pontohi): 自由生活(不住海扇),常在藻类或水螅上。白色带黄/粉斑块和红色丝状物。
与幼年海马的区别
- 普通幼年海马像成体的微缩版,但自由游动或抓海草。豆丁海马形态独特(短吻、单鳃孔),且几乎总是附着在特定宿主上。
豆丁海马的十大有趣事实

Photo by (Photo: Chao-Tsung Chen) Heard J / CC BY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1. 意外的发现
第一种豆丁海马(巴氏豆丁)不是在海里发现的。1969年,科学家乔治·巴吉班特(Georges Bargibant)在实验室解剖柳珊瑚时,发现珊瑚上两个微小的“疙瘩”竟然是活的。它们的伪装如此完美,连专家都差点漏掉。
2. 专一的宅男
巴氏豆丁海马是 专性居民 ,意味着它们只生活在一种柳珊瑚(Muricella)上。适应性强到如果把它们放在错误的珊瑚上,它们会死。它们成年后很可能终生只待在一株海扇上。
3. 雄性怀孕(迷你版)
像所有海马一样,雄性负责怀孕。但不同于大型海马尾部有育儿袋,豆丁海马在 躯干育儿袋 中孵化后代。雄性会产下6–34只显微镜级别的宝宝,出生即独立。
4. 没有眼睑
豆丁海马没有眼睑。这让它们对光线极度敏感。强力闪光灯或潜水灯直射会让它们致盲并感到压力。负责任的潜水员会使用红光或限制拍摄张数。
5. “光滑”豆丁
巴氏豆丁是疙瘩状的,而 丹尼斯豆丁 则是组里的“超模”——身材纤细、皮肤光滑、脖子更长。它们更难找,因为常躲在海扇更深、更暗的缝隙里。
6. “自由游荡”的彭氏
彭氏豆丁海马 打破了规则。它们不困在深海海扇上,而是生活在浅水的藻类(仙掌藻)和水螅上。对于不想去深水看豆丁的潜水员来说,这是个好选择。
7. 铁头功
尽管只有米粒大小,雄性也会有攻击性。人们曾观察到它们为了争夺雌性或海扇上的领地而 互撞头部 。这是世界上最萌的角斗士比赛。
8. 吃“灰尘”
当你只有1厘米长时吃什么?吃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它们以流经海扇的微小甲壳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它们的吻部像微型移液管,精准吸入食物。
9. 变色龙?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它们会变色以匹配宿主。研究表明,虽然它们能变色,但过程缓慢。更多时候,它们在幼体阶段就会选择颜色匹配的宿主定居。
10. “圣诞老人”豆丁
在蓝碧发现的一种彭氏豆丁变体被称为 "Severnsi" (常被视为同义词)。它是棕红色的,带有白色斑块,看起来非常像一套微型的游泳圣诞老人装。
潜水观察笔记

Photo by (photograph Richard Smith) Short G / CC BY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 去哪儿找
这是终极版的“威利在哪里”。 在20–30米深度寻找大型 Muricella海扇 (通常是橙色或粉色)。 别看整个扇;扫描 枝杈 。寻找看起来稍微不一样的“结”。 如果潜导开始在海扇旁兴奋地敲气瓶,赶紧过去。
🤿 接近与行为
- 中性浮力是王道: 你必须在海扇旁完美悬停。如果你踢到海扇,可能会杀死珊瑚和海马。
- 勿触碰: 永远不要为了转动角度去碰海扇。让潜导用灯(短暂地)指给你看。
- 红光: 使用红光对焦灯。它们对红光的敏感度低于白光。
📸 拍摄建议
- 微距镜头: 你需要100mm微距镜头或增倍镜(超微距)。GoPro在这里没用。
- 对焦: 对焦 眼睛 。这是唯一看起来像动物的部分。
- 别烤熟它们: 限制闪光灯。拍1-2张就走。它们没有眼睑,无法闭眼躲避闪光。
- 黑背景: 高快门速度压暗环境光,让粉/橙色海扇在黑背景下跳脱出来。
⚠️ 环保与安全
- 勿骚扰: 有些潜导会用丁丁棒戳尾巴让它转身。 坚决制止这种行为。 这会让动物紧张并破坏宿主。
- 看气: 你通常在深水(25米+)盯着海扇看10分钟。频繁检查免减压极限(NDL)和残压。
🌏 当地潜导提示
- 蓝碧(印尼): “Pygmy Seahorse House”潜点是传奇。也要在浅水海草上找彭氏豆丁。
- 四王群岛(印尼): “Melissa's Garden”几乎每株海扇上似乎都有一只。
- 墨宝(菲律宾): 以峭壁上容易找到的丹尼斯豆丁闻名。
全球最佳观赏豆丁海马潜水目的地

蓝碧
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的蓝碧海峡是举世闻名的“微距天堂”。 黑色火山沙、碎石和偶尔的人工垃圾构成的海底乍看荒凉,但仔细观察却隐藏着各种奇奇怪怪的海洋生物:多毛和绘色躄鱼、艳丽的墨鱼、拟态章鱼和蓝环章鱼、华丽的幽灵海龙、小小的豆丁海马、虾、蟹以及五彩斑斓的海蛞蝓。 大多数潜点水浅且几乎无流,非常适合微距摄影爱好者。除了偶尔几处色彩艳丽的珊瑚礁外,蓝碧的精髓就是在黑沙中寻宝。

阿尼洛
阿尼洛位于巴坦加斯省,是距离马尼拉仅两小时车程的小镇,被誉为菲律宾的微距之都。沿岸及邻近岛屿有 50 多个潜点,汇聚了珊瑚覆顶的礁塔、黑沙微距坡和独特的黑水潜水。微距爱好者慕名而来,只为在 Secret Bay 与阿尼洛码头的淤泥中寻找拟态章鱼、蓝环章鱼、神蛸、海马、幽灵海龙、蛙鱼及数十种海蛞蝓。浅礁如 Twin Rocks 和 Cathedral 被软珊瑚覆盖,礁鱼成群;较深的 Ligpo Island 则有长满海扇的峭壁和偶尔的漂流。阿尼洛靠近马尼拉且全年开放,是菲律宾最方便的“周末潜水圣地”。

四王群岛
四王群岛(Raja Ampat)位于印度尼西亚西巴布亚的海角处,由 1,500 多个大小岛屿组成,是“珊瑚大三角”的核心区域。 太平洋洋流为浅海带来源源不断的营养,孕育出全球最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这里有超过 550 种硬、软珊瑚和约 1,500 种鱼类。 在潜水时,几乎每一次都会遇到黑鳍和白鳍礁鲨,巨型杰克和犬牙金枪鱼追逐着成群的鞭毛鱼;地毯鲨、海龟、蝠鲼和海豚也经常造访。 从鱼群密集的海角礁柱到平静的海湾微距天堂,四王群岛的潜点多样又精彩。浮出水面时,喀斯特石灰岩岛和翡翠泻湖交织成梦幻般的景色。

图兰本(巴厘岛)
图兰本位于巴厘岛东北海岸,以世界闻名的美国自由号船骸而著称——这艘 125 米长的二战货船如今就躺在岸边不远处,步行入水即可潜到。这里水温常年温暖、水流平缓,几乎所有潜点都可以从岸上入水,新手老鸟都能轻松享受潜水乐趣。除了自由号,图兰本还有色彩丰富的珊瑚花园、黑沙微距潜点和壮观的火山岩壁。喜欢微距的潜水员可以找到海蛞蝓、幽灵海龙、拟态章鱼和豆丁海马,喜欢“大货”的则有成群的竹鲷、隆头鹦哥鱼和偶尔出没的礁鲨。沿着十几公里的海岸线布满多样的潜点,让你无需乘船远行就能体验世界级沉船与微距潜水。

墨宝
墨宝位于宿务西海岸,是一座以沙丁鱼风暴闻名的悠闲海滨小镇。全年都有数百万只沙丁鱼在潘格萨马海滩近海翻滚,形成一堵银色鱼墙,潜水或浮潜都能身临其境。离岸不远的珊瑚岛佩斯卡多尔拥有陡峭的峭壁、洞穴和峡谷,覆盖着绚丽的硬珊瑚和软珊瑚;这里常见海龟、海蛇、蛙鱼、成群的杰克,有时还能看到长尾鲨或白鳍礁鲨。沿海还有许多潜点,浅海珊瑚花园和沙质斜坡上布满海蛞蝓、乌贼和礁鱼,适合初学者和经验丰富的潜水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