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
Sea Star

Photo by TheMargue / CC BY 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凭借标志性的五臂剪影,海星(通常被称为 starfish,但它们绝对不是鱼!)是海洋中最具辨识度的居民之一。但在这熟悉的外表之下,隐藏着自然界最迷人的幸存者之一——这些生物可以重新长出失去的肢体、用数百只液压"脚"行走、在体外消化猎物,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通过把自己撕成两半来繁殖。对于潜水员来说,海星无处不在,从色彩缤纷的礁石装饰品到重塑整个生态系统的慢动作捕食者。它们是活生生的证明:即使没有大脑,也能在生存方面表现卓越。
🔬分类
📏物理特征
🌊栖息信息
⚠️安全与保护
识别指南

Photo by Frédéric Ducarme /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 臂数: 大多数有 5 条臂(五辐射对称),但某些种类有 6、7 条甚至 40+ 条臂
- 臂的柔韧性: 根据种类不同,臂可以是粗壮坚硬的,也可以是细长柔软的
- 表面纹理: 检查上表面(反口面)是否有棘刺、颗粒、骨板或光滑皮肤
- 管足: 小心翻转查看下表面数百只微小的管足(末端可能有吸盘或尖端)
- 筛板: 寻找顶部表面上一个小的、浅色的筛状板——这是水的入口
- 移动方式: 极其缓慢但稳定——它们滑行而不是行走
- 尺寸差异: 从 1 厘米的垫状海星到直径超过 1 米的向日葵海星
海星的十大有趣事实

Photo by Matt Kieffer /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1. 终极再生冠军
海星是动物王国中再生能力的代表。失去一条臂被捕食者咬掉?没问题——它们会在几个月内 重新长出来 。但更疯狂的是:如果断臂保留了哪怕一小块中央盘,它就能再生出一个 全新的海星 。这导致了一些诡异的"彗星海星"目击事件——一个生物有一条大臂和四个正在再生的小残肢,看起来就像在太空中飞驰。一些种类甚至可以故意将自己分裂成两半(称为分裂繁殖)作为无性繁殖的方式,每一半都会成为完整的个体。早期渔民试图通过将海星切碎并扔回海中来杀死它们,结果实际上反而增加了它们的数量!
2. 水压液压步行
海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脚。相反,它们拥有数百到数千只由独特的 水管系统 驱动的管足。水通过顶部的筛状板(筛板)进入,流经内部管道,并通过液压泵入每只管足。通过协调这些管足的伸缩,海星可以行走、攀爬垂直墙壁,甚至在翻转时自我翻正。每个管足都有一个吸盘,可以施加惊人的力量——海星可以利用这种集体力量撬开贻贝或蛤蜊,方法是抓住两侧外壳并用无情、耐心的力量持续拉扯,直到精疲力竭的软体动物放弃并打开。
3. 胃外用餐
海星进化出了自然界最奇怪的进食机制之一。当它们抓到蛤蜊等猎物时,它们不会整个吞下。相反,它们会 将胃从嘴里翻出来 ,并将其插入猎物的贝壳开口中。然后胃分泌消化酶,将猎物的软组织液化,海星直接通过胃壁吸收营养汤。只有在消化完食物后,胃才会缩回体内。这种"外部消化"使它们能够吃掉比它们微小的口部开口通常允许的大得多的猎物。
4. 没有大脑,没问题
海星 没有集中的大脑 。相反,它们有一个简单的神经系统,由围绕口部的神经环和延伸到每条臂的辐射神经组成。尽管这种分散的"智能",它们仍然可以协调复杂的行为,如狩猎、翻转时自我翻正,甚至"决定"朝哪个方向移动。每条臂可以有些独立地行动,不同的臂有时会"竞争"控制权——你可能会看到一只海星似乎在与自己争论该往哪个方向走!
5. 珊瑚礁破坏者:棘冠海星
棘冠海星(COTS)是一种壮观但 生态破坏性极强的物种 。身上覆盖着有毒的棘刺,可以穿透潜水服并造成剧烈疼痛,这种大型海星(可达 80 厘米)专门以珊瑚虫为食。一只个体每天可以吃掉相当于自身体积的珊瑚区域。当棘冠海星种群爆发(爆发可能涉及数百万只个体)时,它们可以剥光整个珊瑚礁系统,只留下幽灵般的白色珊瑚骨架。由于营养污染和对其天敌(如大法螺)的过度捕捞,这些爆发变得越来越频繁。
6. 无脑之眼
大多数海星在 每条臂的末端都有一个简单的光敏眼点 ,使它们能够检测光线和阴影。但有些种类,如蓝指海星,拥有更复杂的类似昆虫的复眼,能够形成粗糙的图像。这些眼睛帮助它们导航到较暗的区域寻找庇护,并检测捕食者的轮廓。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在没有大脑的情况下实现了这种视觉处理——计算工作分布在整个神经系统中。
7. 通过皮肤呼吸
海星没有鳃或肺。相反,它们依赖 被称为皮鳃的微小指状突起 ,这些突起穿过皮肤突出,在其内部液体和周围海水之间建立直接接触。氧气扩散进来,二氧化碳扩散出去。其中一些皮鳃也充当排泄器官。这个简单而有效的系统意味着它们的整个身体表面本质上就是一个呼吸器官。
8. 消失的向日葵海星
向日葵海星(Pycnopodia helianthoides)曾经是最大、最快的海星,拥有多达 24 条臂,速度可达每分钟 1 米(对于海星来说速度惊人!)。这些贪婪的捕食者可以抓住海胆甚至缓慢的鱼。然而,从 2013 年开始,一种神秘的消耗性疾病席卷太平洋种群,导致它们的身体实际上解体。 90% 以上的向日葵海星在几年内死亡 ,它们现在在许多地区功能性灭绝。它们的消失使海胆种群爆发,在曾经繁茂的海藻林中形成了"海胆荒漠"。
9. 古老血统
海星在海底爬行至少 4.5 亿年 ,比恐龙早 2 亿多年。化石记录显示,它们独特的五臂身体结构一直非常成功,并且基本保持不变。它们在多次大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这些事件消灭了无数其他物种,证明它们的身体设计是进化的赢家。
10. 诡异的繁殖
虽然许多海星通过向水中释放卵子和精子进行有性繁殖,但它们的繁殖策略变得很诡异。一些种类是雌雄同体,能够同时产生卵子和精子。其他种类会经历 分裂 ——实际上将自己撕成两半以创建两个个体。受精卵孵化出的双鳃幼虫是两侧对称的,看起来与成年海星完全不同,在海底定居之前会作为自由游泳的浮游生物度过数周或数月,然后突然发展出它们标志性的辐射对称。
潜水观察笔记

Photo by Unidentified NOAA photographer via Wikimedia Commons
在哪里找到它们
海星在潜水环境中无处不在——你会在礁壁上、岩架下、沙底上、海藻上,甚至在潮池中发现它们。 夜潜 通常会发现与日潜不同的种类,因为许多海星是夜行猎手。寻找:
- 垫状海星 白天楔入缝隙中
- 蓝指海星 像活珠宝一样披在珊瑚枝上
- 棘冠海星 以珊瑚为食(不幸的是越来越常见)
- 巧克力海星 部分埋在沙中,只有粗糙的顶部可见
观察技巧
海星可能看起来静止不动,但耐心观察会发现迷人的行为:
- 观察它们进食: 如果你发现一只抓着双壳类动物,你可能会见证慢动作的拉锯战。可能需要几个小时,但海星通常会赢。
- 检查搭便车者: 许多海星寄居着共生的鳞虫、虾,甚至小鱼躲在它们的棘刺之间。
- 再生观察: 寻找一条或多条臂较小且颜色较浅的个体——这些正在再生。
- 管足特写: 准备好你的微距镜头,拍摄下表面——数百只管足的协调运动令人着迷。
摄影技巧
- 对比是关键: 鲜艳的海星在深色背景或对比底质上特别突出
- 照明角度: 侧光强调多刺种类的纹理
- 慢而稳: 它们不会逃跑——花时间构图完美的镜头
安全与保护
棘冠海星警告:
- 如果遇到棘冠海星, 不要触摸
- 它们的有毒棘刺可以穿透氯丁橡胶并造成剧烈疼痛、恶心和长期肿胀
- 症状可能持续数周
- 如果被刺伤,用热水(在可承受范围内尽可能热)浸泡患处并寻求医疗帮助
一般处理规则:
- 永远不要将海星从水中取出 拍照——它们无法呼吸空气并会遭受内部损伤
- 不要长时间翻转它们 ——它们需要正面朝上才能正常呼吸
- 避免触摸软体种类 ——你的触摸会损坏它们娇嫩的皮鳃
- 报告大规模死亡 给当地海洋当局——消耗性疾病仍在摧毁种群
保护行动
海星面临多重威胁——消耗性疾病、海洋酸化、海水变暖,就棘冠海星而言,还有人为引起的营养污染:
- 支持维持健康捕食者-猎物平衡的海洋保护区
- 向珊瑚礁管理组织报告棘冠海星爆发
- 永远不要收集海星作为纪念品
- 参与监测海星种群的公民科学项目
- 通过支持可持续农业来减少助长棘冠海星爆发的营养径流
全球最佳观赏海星潜水目的地

科莫多
科莫多国家公园水下世界非常丰富:珊瑚礁状态好,礁鲨、各种鱼风暴随处可见,Manta Point、Batu Bolong 等潜点蝠鲼出现频率高。漂流潜点和壮丽的水下地形带来超爽体验;喜欢微距和“看大货”的人都不会失望。有些潜店还提供2潜+科莫多龙陆地游行程,可以在潜水之后感受一下史前巨兽的魅力。

帕劳
帕劳位于西太平洋两大洋交汇处,由500多座被丛林覆盖的岛屿和石灰岩岛屿组成。环礁和散落的礁体形成洞穴、峭壁、隧道和水道,菲律宾海涌来的营养洋流穿行其间,滋养了绚丽的硬珊瑚和软珊瑚,吸引了成群的杰克、海狼和鲷鱼,以及众多大型远洋生物。灰礁鲨和白鳍礁鲨在传奇的蓝角巡游;蝠鲼在德国水道的清洁站来回盘旋;乌隆水道让你在砗磲和玫瑰珊瑚上方极速漂流。潜水间隙还可去水母湖与无毒水母共泳,或探索被五彩海绵覆盖的二战船舰与飞机残骸。

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散布在印度洋上,如串串珍珠般的26个环礁,共有一千多个低洼岛屿、礁石和沙洲。蔚蓝海面下有着纵横的水道(kandu)、海山(thila)和泻湖,强劲的洋流从色彩斑斓的珊瑚花园掠过,带来丰富的营养。蝠鲼、鲸鲨、礁鲨、杰克风暴、海狼和各种礁鱼云集于此。船宿和度假村的潜水中心会探索中部环礁的 Okobe Thila、Kandooma Thila 等暗礁,芭环礁和亚里环礁的蝠鲼清洁站,以及深南部富瓦穆拉环礁的鲨鱼通道。潜水形式从平缓的珊瑚坡到紧张刺激的强流通道,堪称大型远洋生物的乐园。

加拉帕戈斯
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厄瓜多尔本土以西约 1000 公里,因其独特的陆地和海洋生物多样性而闻名。火山热点塑造的岛屿受洪堡流、巴拿马流和克罗姆韦尔流交汇影响,孕育出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潜水体验。船宿向北驶往达尔文岛和沃尔夫岛,成群结队的扇头锤头鲨、成百的丝鲨和加拉帕戈斯鲨在峭壁边巡游;其他潜点则有远洋蝠鲼、鲸鲨、海豚、海鬣蜥、企鹅和活泼的海狮。强劲的洋流、冷水上升流和涌浪使潜水具有挑战性,但收获也极为丰厚。上岸后还可以探索熔岩地貌、巨龟保护区和蓝脚鲣鸟栖地。

斐济
斐济位于南太平洋中心,由300多个有人居住的岛屿和500多个小岛组成。 雅克·库斯托称其为“软珊瑚之都”,这是有理由的——富含营养的洋流冲刷着斜坡礁、峭壁和海底山丘,绽放出粉、紫、橙和黄等色彩。 从 Somosomo 海峡绚烂的珊瑚花园与峭壁,到贝加泻湖的鲨鱼潜,再到 Bligh Water 和 Koro Sea 远离人烟的通道,斐济潜点丰富多样。 海狼、杰克和外科鱼群在头顶巡游,蝠鲼、海龟、公牛鲨以及偶尔出现的锤头鲨悠然掠过。 当地居民友好,岛屿氛围悠闲,使斐济既适合冒险的船宿潜水,也适合度假村轻松潜水。

蓝碧
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的蓝碧海峡是举世闻名的“微距天堂”。 黑色火山沙、碎石和偶尔的人工垃圾构成的海底乍看荒凉,但仔细观察却隐藏着各种奇奇怪怪的海洋生物:多毛和绘色躄鱼、艳丽的墨鱼、拟态章鱼和蓝环章鱼、华丽的幽灵海龙、小小的豆丁海马、虾、蟹以及五彩斑斓的海蛞蝓。 大多数潜点水浅且几乎无流,非常适合微距摄影爱好者。除了偶尔几处色彩艳丽的珊瑚礁外,蓝碧的精髓就是在黑沙中寻宝。

阿尼洛
阿尼洛位于巴坦加斯省,是距离马尼拉仅两小时车程的小镇,被誉为菲律宾的微距之都。沿岸及邻近岛屿有 50 多个潜点,汇聚了珊瑚覆顶的礁塔、黑沙微距坡和独特的黑水潜水。微距爱好者慕名而来,只为在 Secret Bay 与阿尼洛码头的淤泥中寻找拟态章鱼、蓝环章鱼、神蛸、海马、幽灵海龙、蛙鱼及数十种海蛞蝓。浅礁如 Twin Rocks 和 Cathedral 被软珊瑚覆盖,礁鱼成群;较深的 Ligpo Island 则有长满海扇的峭壁和偶尔的漂流。阿尼洛靠近马尼拉且全年开放,是菲律宾最方便的“周末潜水圣地”。